6月15日,在从昆山南站乘车前往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光”)的路上,一家又一家企业的名称映入长江日报特派记者眼帘,展示着它们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位置。
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江苏苏州昆山发现,一套汽车线束串联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联动起“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动力,让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昆山拔节生长。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昆山拥有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1298家,产业链齐全、配套能力出众。
数据显示,202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为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并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从曾经的苏州“倒数第一”,到如今的“县域经济火车头”,昆山打造出一条条“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
作为汽车线束产业链上的“链主”,沪光成立于1997年。2年后,在拿下国产汽车品牌的订单后,沪光董事长成三荣将目标瞄准了合资品牌,闯进成熟的汽车供应链条。“合资企业供应商的准入门槛非常高,我们得不断改进技术,才能闯进去。”
为了能给合资品牌大众供货,沪光每年都请对方的评审团队来审核4次,发现问题立马解决。又是数年时间,一次次审核,沪光从C级供应商“磨”成B级,再升到A级,成为其整车线束的优质供应商。
沪光智能制造总监周晔回忆:“从最初定下目标到2008年开始正式做大众项目,过去了十年,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沪光,目光高远:生产一套大众整车线束,需要上千个零部件,小到胶带、端子、橡胶件,大到电器盒、导线%以上靠进口。“如果不能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国产整车线束就很难成气候。”
在昆山的西北方向,富宏路是一条300米长的林荫小路。坐落在这条小路深处的福田塑胶制品厂并不起眼,却是整车线束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记者在厂区门口看到,一条“庆祝建厂22周年”的横幅颇为醒目。这家工厂是沪光的供应商,为沪光提供具备耐磨、降噪、阻燃、防腐蚀、抗干扰等多种功能的波纹管。
1条生产线年,福田塑胶靠着当时的全部家底,接下沪光的第一笔订单。经过22年发展,该厂的年产值已过千万元。
连日探访中,记者见证了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昆山整车线束产业链不俗的吸附力——沪光周边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几乎随处可见,精密模具、金属科技、电线制品、现代物流、液压机械……
“我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周晔这样形容沪光和供应商的关系。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系统等各类上游企业汇聚昆山、赋能沪光,实现了整车线束产业链向上打通。沪光已成为20多家全球知名汽车企业的供应商,50多家上游企业成为沪光的供应商,一条从零件到整车制造的产业链在昆山成长起来。
如今,在沪光所在的张浦镇,除了整车制造,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环节企业都能找到。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配套逐渐成熟,汽车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拉动昆山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工作。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传统燃油车只会用到低压线束,新能源汽车会同时使用高压线束,这对我们的研发提出了新要求。”周晔说,面对汽车产业的变局,要想不失去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唯有“创新”二字。
“以前,我们只能被动地做来图加工。现在,我们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技术积累超前研发汽车线束方案,主动与整车企业联系,寻找应用空间。”周晔说。近年来,沪光抢抓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机遇,联合本土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逐步向高价值车型渗透。
据了解,沪光自主研发的小平方铝线应用连接技术和线束发泡包覆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已完成随项目搭载跑车验证,正在积极联合各汽车主机厂开展落地实施工作。
距离沪光总部工厂10多公里,荣智工企智能技术(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智工企”)接下了沪光智能物流系统的建设项目。面对沪光的“大单”,荣智工企迅速扩大团队,引进新设备,几个月就拿出一套高标准智能物料传输系统。
“沪光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记者跟着周晔走进沪光总部的工厂看到,上千平方米的开线车间里,智能设备高速运转。工人只需点点按键,各式导线、模具在头顶的智能物料传输系统穿梭而来,加工完成后,又“飞”向下一道工序。
沪光的隔壁坐落着昆山标新公司。过去,昆山标新主要给苹果代工厂提供自动化设备。2018年,昆山标新和沪光决定合作研发汽车线束自动化生产线。
从手机到汽车线束,跨度非常大,昆山标新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好在双方紧密配合,遇到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如今,合作开发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已进入第三代。每年,都有价值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智能设备进入沪光的车间,逐渐替换之前的进口设备。
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淘汰的技术。正是这种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配合、协同创新,让昆山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逐渐由大变强。
以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为主线,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地。在昆山,一批“以我为主”、自主可控的科创企业茁壮成长。
记者获悉,3年来,昆山实现了26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2022年,昆山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80家,创下新高,总量增至2744家,占苏州全市的1/5。
记者乘车前往沪光总部,沪光路、建林路路口设置着距离总部最近的一处红绿灯。随着信号灯的红绿闪烁,这处大货车频繁往来的路口,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提及沪光总部周围良好的交通环境,周晔高兴地说:“设置这个红绿灯是我们的提议。”
5年前,这个距沪光总部100多米远的路口还没有红绿灯。小小的路口,大车呼啸而过,工人们熙熙攘攘,安全隐患被周晔看在眼里。他将这一情况反映到相关部门没几天,红绿灯便设置好了,这让周晔感到惊喜:“没想到政府效率这么高,回应速度快不说,办事速度也快得出乎意料。”
企业着力创新,抢在产业发展前面;政府则着力做好服务,尽力抢在企业需求前面。
昆山市昆如意会客厅企业沙龙、张浦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在昆山,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与企业“一把手”定期面对面,把服务落在企业需求点,甚至抢在企业的需求前。
一流的营商环境、抢先的服务意识,坚定了企业扎根昆山发展的信心,强化了企业落户昆山的决心。
今年,江苏省出台42条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安排12亿元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高端化改造升级、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和融合应用创新等项目建设……
这些“真金白银”的好政策,正助力昆山培育较完善的汽车相关产业链,集聚一批科技园区、创新中心、研发机构,打造更多“搬不走”的产业链。
“近几年,有四五个省份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来沪光洽谈,给沪光落户当地开出很好的条件,但沪光都没走。”采访中,沪光党委副书记张静这样说道。
截至2022年底,昆山集聚79个国家和地区的9600多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48家在昆山投资,设立项目108个……
面向未来,昆山目标清晰: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做大做强、做新做精,深度融入长三角汽车产业链。
昆山学习考察之行,我深切感受到昆山在产业生态培育方面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科学理念,久久为功、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聚焦集成、注重特色的精准定位。蔡甸区将深入学习昆山经验,进一步培育产业生态圈,形成园区强磁场,催生发展内生力,全面推动中德国际产业园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向强而进。
一是以产业集群推动能级跃升。围绕增强园区产业竞争力,抢抓产业链重构机遇,一链一策、一产一案,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汇聚,加快形成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
二是以创新集成塑造强劲动能。围绕增强园区创新引领力,发挥政府创新引导作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改革创新支撑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向项目集中、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设立园区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精准滴灌。
三是以功能集约促进产城融合。围绕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推动单一产业功能向复合性城市功能转变,让园区变城区。坚持规划引领,推动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注重职住平衡,提速常福北商业服务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功能提升更好支撑人才集聚、企业集群。
市经信局将对标先进,重点围绕武汉制造业25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一是聚焦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壮集群。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梯次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扩链”“延链”,形成产业链高度集成的全新布局。
二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新兴产业链。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度高的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前沿领域,推动未来产业孵化。
三是优化产业链工作机制,构建产业生态。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按照“一链一专班”统筹推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十个一”特色产业专业化服务机制,推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持续推进“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园区和亮点区块。
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昆山“金”验,以系统理念推动金融赋能助力产业升级,支持我市加快拓展经济发展新赛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聚焦产融结合,构建“大金融”支持体系。以在汉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为平台,放大资本招商效应,将“招金融”延伸至“金融招”。以沪、深、北交易所服务基地为“三驾马车”,加快后备企业培育,壮大上市企业“汉军”队伍。以金融业集聚区为发力点,支持有条件的区结合自身优势,探索产融结合路径。
二是紧盯创新驱动,优化“早小新”融资服务。争取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尽快获批实施,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创新资本形成机制。举办“武汉科创点金汇”,对优质科技创新项目早发现、早支持,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串联。
三是围绕固链强链,完善“雨林式”金融生态。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链生态,加快形成“城市扶企业,企业壮产业,产业兴城市”良性循环。将“汉融通”平台升级为一站式“政银投企”产融对接平台,集成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方位服务的系统性金融支持。开云平台 kaiyun.com开云平台 ka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