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位於廣昌工業園區的志特新材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撫州第一家本土上市企業﹔2022年,廣昌縣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均突破百億元﹔在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中,廣昌先后6次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縣……
旴江河畔撫河源,廣昌工業爭上游。近年來,廣昌圍繞工業創新發展主線,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主抓手、工業園區為主戰場、扶優扶強為主攻點,構建以新能源新材料為首位、電子信息為主導、綠色食品為特色的工業產業集群,發展迅速,成效斐然。目前,該縣工業園區有規上企業84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9家。
不久前,記者深入廣昌熱火朝天的產業一線,探尋當地如何破舊立新,向短板叫板,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過去,廣昌作為農業大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缺少優質的鏈主企業、產業鏈配套不完善,是長期制約廣昌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廣昌工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鄧國華坦言。面對瓶頸,廣昌如何破局?
7月10日上午,江西銘普便攜式儲能電源項目開工典禮在廣昌工業園區的中廣電子信息產業園舉行,項目總投資5億元,全面達產后年產值可達8億元,將進一步增強園區鏈主企業實力。“江西銘普電子有限公司2020年11月落戶園區,是縣裡引進的首家上市企業。”活動現場,廣昌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鄧愛平向記者介紹,作為國內領先的光磁通信元器件制造商,該公司與華為、中興、三星等知名企業均有合作。
當天,中廣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各企業一如往常地忙碌,隆隆機器聲中,各條生產線一刻不停地趕制訂單。通過走訪,記者發現,產業園雖小,卻活力四射。
江西昌通塑膠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塑料包裝箱及容器制造企業。“我們落戶廣昌,主要是奔著銘普電子來的。”公司總經理柳建強告訴記者,銘普電子是他們最大的客戶,70%的訂單都源自銘普電子,這不僅讓他們的產品隨著銘普電子的成品進入更多高端企業的視野,更讓他們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拓展海內外市場。“鄰居就是供應商,不僅節約了我們的產品成本,更讓我們在訂單出現異常時能夠快速化解難題,大大提升了我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銘普電子行政主管吳文平表示。
中廣電子信息產業園的蓬勃發展,讓廣昌清楚地意識到,引育一個好的鏈主企業,可能帶動的是一條產業鏈。為此,當地不斷強化“高大上+鏈群配”項目招引,以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聚焦首位產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激發出延鏈、補鏈、強鏈的強大“鏈式效應”,按圖索驥開展產業鏈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以鏈聚能,加快打造優勢產業集群。2022年,廣昌縣“首位+主導”產業營收達63.34億元,佔規上企業營收的60.2%,鏈主企業的頂梁柱、壓艙石作用開始顯現。
近年來,廣昌工業園區建成面積從3000余畝擴大至7000余畝,規上企業數量從40余家增加至84家,首位產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逐漸成形,工業發展呈蓬勃之勢。
工業弱縣,緣何突變?“想要產業高質量發展,就不能攤大餅、撒胡椒面,更不能‘撿到籃子裡都是菜’。”鄧愛平告訴記者,近年來,廣昌因地制宜,錨定方向,集中有限資源,聚焦一個首位產業加一個主導產業的“1+1”產業體系,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實現了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轉變。
如今,廣昌工業發展既擴大體量,更注重提升質量。2022年新引進項目54個,其中“5020”項目2個、3億元以上項目44個。今年以來,共組織團隊外出招商25次,洽談項目106個、總投資約185.3億元。
“對與產業鏈相關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業,我們加大招引力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項目,我們堅決拒之門外。”鄧愛平說,通過“關停整改”“騰籠換鳥”等方式,廣昌在集聚產業優勢的同時,全力解決項目小、企業弱等問題。目前,廣昌工業園區20余家電子信息產業企業中,有9家是規上企業。
在去年老企業實現“老樹發新枝”的基礎上,當地持續推進燦輝新能源、銘普電子、棱志特種材料等企業做大做強、擴容增產。同時,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庫,摸清潛在的小升規企業,推進一批項目投產達標、升規入統。目前,廣昌工業園區主導產業企業佔比超70%。
近日,位於廣昌工業園區的江西省廣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來一名特殊員工,他在企業工作,卻被納入事業編制管理。
“我們通過事業單位招聘的方式,給予企業人才服務專員事業編制,選派其到重點企業服務兩年,服務期滿后,可自主選擇回縣直單位工作或留在企業工作(不再保留編制)。”廣昌縣科技局局長李智玲介紹,今年以來,為加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昌出台《廣昌縣企業人才服務專員實施方案(試行)》《廣昌縣事業單位編制周轉池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成立廣昌縣科創產業研發中心,探索“縣招企用”的引才模式,以“企業用才、事業留編”的“雙落戶”機制,確保引進人才適配企業需求。目前,應企業需求,廣昌向社會公開引進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6人、專業技能人才1人。
對於企業創新,廣昌竭盡所能予以支持。依托廣昌縣科創產業研發中心,當地企業加強了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協同聯動,通過企業按需“點單”、研發中心“接單”孵化的方式,實現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022年,廣昌縣研發投入總額達3億元,較上一年增加36%。(全媒體記者 徐立鳴)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kaiyun官方网站kaiyun官方网站